WULOLIFE
《向深圳学习: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从经济特区到模范城市的试验》作者: [美] 马立安 / [加] 黄韵然 / [美] 乔纳森·巴赫 译者: 王立弟 海天出版社
《向深圳学习: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从经济特区到模范城市的试验》作者: [美] 马立安 / [加] 黄韵然 / [美] 乔纳森·巴赫 译者: 王立弟 海天出版社
描述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由美国学者、深圳市荣誉市民马立安及其团队写作的一部全面反映深圳改革开放经验、成果及其评价的学术性著作。作品正面肯定了深圳的改革开放精神,分析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经验。既赞赏改革开放政策的远见卓识和执行魄力,也看到了其落地实施过程中所触及的时代难题和领导者们寻求突破的大胆创新,同时指出了探索及改革过程中的经验局限。
全书以时间为轴分为三个部分:一、试验;二、突破;三、推广。从社会经济改革试验、城市规划建设、现代城市文明塑造、社会人文变迁、文化艺术发展、医疗体系建设等方面,记述、分析深圳从中国改革开放的试点窗口到现代化模范都市的进程,向读者展现了世界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城市的成长足迹。
原著于2017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在美国出版,出版后曾引起很大轰动,成为西方世界了解深圳的重要读物。此番引进出版中文版,为我们了解西方学者如何看待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
作者简介 · · · · · ·
马立安
人类学学者,从1995年开始在深圳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20多年来一直关注着深圳的建筑、城市规划及人文变迁,尤其是城中村的组织形态和文化底蕴,对深圳的城中村历史变迁颇有见解。在福田城中村居民的眼里,她不仅是“中国通”,更是“福田通”。如今,她对深圳主要城中村的历史文化研究已经获得了业内甚至本地居民的认可。她的研究活动包括在深圳白石洲创办“握手302”艺术空间”,并同深圳飞鸟剧场进行合作,旨在深圳不同社区以艺术的方式探索文化地理的可能性;她的博客“深圳笔记”对改革开放后深圳的城市化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她的研究成果发表于《戏剧评论》《东亚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香港特刊等。旁观者与亲历者的双重角色为马立安带来了更多体验与思考,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解析这座城市的成长轨迹。
黄韵然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修辞学和艺术史助理教授。她从事现当代艺术和视觉文化历史的研究,特别关注有关原作,原创作品的赝品、仿品、临摹,伪作等方面的问题。她研究深圳大芬村的专著《凡·高的订单:中国和现成品》(芝加哥大学出版社,2014年)2015年获得亚洲研究协会颁发的约瑟夫·莱文森图书奖。她其他关于深圳的研究还有关于深圳华大基因的研究报告。目前她在撰写一部关于18世纪和19世纪广州外贸绘画史的著作。
乔纳森·巴赫
纽约市新学院大学全球研究系的教授。他的作品着眼于德国和中国的社会转型,重点关注记忆、物质文化、城市变化、空间和身份等问题,著有《遗存:德国与社会主义过去的日常遭遇》(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2017年),是《城市重新中心化: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全球突变》(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2020年)的联合编辑。他的有关深圳的研究作品包括《深圳:城市建设,重建主题》《现代化及经济特区的都市想象》《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深圳经济特区里的城中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