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兩岸四地民主圖景,深入台灣歷史肌理一名中國流亡作家寫給自由台灣的誠摯建言
秉持著對民主、自由與人權的追求,異議作家余杰在中共政權的非法軟禁、折磨與死亡威脅之下,攜妻兒出走中國。儘管中共當局持續發出炮製「江南案」的威嚇,但余杰仍無懼於批判中共體制,更企圖為中國與華人世界,打開一扇新公民運動的思想窗口。
2014年,國民黨強行通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引爆「三一八運動」,香港則因一國兩制逐步變調,佔中「雨傘革命」如火如荼。澳門復甦的社運氣象,以及中國民間的維權行動,公民運動的連結與合作逐步成為可能。余杰訪問台灣數月,走遍台灣各縣市,發表演講座談六十多場,在台灣公民社會活力。
在本書中,余杰展現其敏銳深且廣地掌握了兩岸四地「新公民運動」的脈動,為台灣、香港、澳門與中國的民主進程留下深刻註腳,也持續為他的「精神原鄉」─ ─台灣──奠定自由主義的獨立根基。此外,余杰更以「持自己政見」的知識份子為己任,照見中國知識界諸多「公知」面對重新闡明自由主義的並追索台灣近代史上關鍵的政治時機,從而省思,進而展Note:
名人推薦
林濁水(政治評論家):
透過余杰的觀點觀照更加如此,但吊詭的是,我們也將因視野不同而看到新的可能性。
政治評論人):
此書對兩岸三地的順民與公民都有重要反思:台灣人在學習如何做真正的公民,而中國民眾則在爭取如何公開談論「公民」。
魏三一八運動參與者)
作為一個公共知識份子,該以何種歷史視角與關懷尺度,來理解這些在日益強大的「國家/資本」聯盟下仍堅毅挺起身子、握起拳頭的眾多抵抗者?余杰的書寫所描繪與探討探問。
【專文導讀】
沈清楷(「哲學星期五」發起人)
朱立熙(「知韓苑」創辦人)
楊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