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跳至内容部分
开学季包邮福利:⭐️小巴黎39欧起包邮,全法及周边国79欧,其他欧盟国99欧。⭐️
WULOLIFE
购物车 0
关闭 返回
    • 首页
    • 关于五楼
    • 🆕新书上架
    • 图书分类
      • 所有图书
      • 中国文学
      • 外国文学
      • 🔥自我提升
      • 心理学
      • 女性作家与女性思想
      • 中国经典与传统文化
      • 历史与人物传记
        • 人物传记
      • 人文社科
      • 哲学与当代思想
      • 商业&经济&管理
      • 科幻文学&推理小说
      • 教育和科普
      • 美学&摄影&电影&音乐
      • 少儿优选
      • 台版书精选
      • 二手寄卖
    • 五楼书单
      • 🔥五楼畅销
      • 女性作家与女性思想
      • 理想国M译丛
      • 拜德雅Paideia
      • 诺奖得主作品选
      • 三毛作品选
      • 东野圭吾作品选
    • 🏕露营产品
    • 文创周边
    • 五楼Salon
      • 🎫最近活动票务
      • 👋我们的活动案例
    • 亲子专区
    • 🔥订书服务
    • 联系我们
    • 登录
    关闭
    您的购物车目前是空的。
    0

    总计: €0,00

    运费和税费在结账时计算。
    查看购物车
    继续浏览
    关闭
    首页/ 产品系列/ 《迷影》副标题: 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 作者: [法]安托万·德巴克
    《迷影》副标题: 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 作者: [法]安托万·德巴克
    首页/ 产品系列/ 《迷影》副标题: 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 作者: [法]安托万·德巴克

    WULOLIFE

    《迷影》副标题: 创发一种观看的方法,书写一段文化的历史 1944—1968 作者: [法]安托万·德巴克

    €25,00

    内容简介  · · · · · · 豆瓣评分9.0

    《电影手册》前主编讲述关于电影之爱的历史,重建一个“疯狂地怀抱雄心,且疯狂地真诚”的时代

    【编辑推荐】

    ◆ 《电影手册》前任主编撰写,大量一手文献、私人档案、当事人谈话,为法国迷影史上的各派人物树碑立传,重构一代迷影文化的精神脉络和社会背景。

    ◆ 一部以《电影手册》 为 支点,以巴赞、侯麦、朗格卢瓦、特吕弗、戈达尔等“电影恋人”为核心的迷影史。

    ◆ 法国电影文化研究领域不可不读的翘楚之作,数次再版,讲述一段关于如何发现电影、观看电影、放映电影、收藏电影、保护电影、评论电影和捍卫电影的文化史。

    ◆ 为热爱电影的人重述一种观看的方法,提供一种关于如何沉迷、如何创造乃至如何从过去获取某种永续精神力量的迷影路径。

    【专业推荐】

    本书以细腻精微的笔法,通过令人惊叹的史料和开阔的历史视野,书写了法国电影文化史上最热血沸腾的年代,是一部电影文化史的范本和力作!

    ——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安托万·德巴克教授如他所形容的巴赞一样,在电影和历史的“辐辏地”持续关照和还原着这一群影响了当代巴黎、法国乃至世界电影的影迷,这令他的《迷影》一书居于不可或缺的“汇流处”,它让电影与总体艺术、与人的行动,尤其是与现实的关系显现出来。由此,蔡文晟老师的深入、准确又富于灵性的译介,让曾经和当下的中国影迷得以循踪历史及其复杂性,更恰在、也唯有在其“汇流处”了悟迷影运动的深远意味。

    ——王方,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教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

    德巴克的经典《迷影》既像一双穿透历史的眼,亦如一双兼具诗意评论的手,更是一颗电影思想的大脑。

    ——孙松荣,台湾电影学者,北艺大教授

    初识蔡文晟是在夏尔·泰松(曾任《电影手册》主编、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艺术总监)的研究生读书会,他总是问题最多,思路最快的学生。获得硕士学位后,他对我说,要跟随安托万·德巴克(曾任《电影手册》主编,现为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电影学教授)攻读博士。即将学成归来时,他又一次来到安德烈·巴赞的墓前,诉说着传播电影文化的夙愿。如果“迷影”是一种信仰,他也许就是一个“天选的传灯人”吧。

    ——李奇,巴黎第三大学电影学博士,目前任教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内容简介】

    “迷影之于我的意义,乃是一种涵盖了对电影、电影导演、影评人以及观影者的爱。”——安托万·德巴克

    那些活动于 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的狂热影迷究竟是怎么看电影的?

    他们会坐在放映厅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姿势?他们如何主持电影俱乐部?

    他们的团体活动具体是怎么进行的?

    他们如何借由谈话、书信,以及私人或公开的写作去分享自己的观影日记?

    ……

    迷影曾是一种属于法国的热情,影迷不仅为之阅片无数,更奉献身心——就看过的片子交流雄辩、撰写评论、谒见导演、创刊办报,甚至是主持电影俱乐部。据说,正是这股极其特殊的风气,让20世纪那些大师级导演在解放时期到1968年间的巴黎无不名重一时。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恰恰是所谓的迷影文化“造就了”希区柯克、霍克斯、罗西里尼、雷诺阿等多位电影艺术家,是影迷将他们拱进严肃作者和知识分子之列,从而跟阿拉贡、毕加索、约翰·凯奇等人一样,成为20世纪文化的创造者。

    这些影迷究竟是何方神圣?在本书中,安托万·德巴克将逐一为这些日后纷纷当上批评家、导演、作家、记者的“电影恋人”立传、画像,尤其是巴赞、侯麦、朗格卢瓦、特吕弗、戈达尔、里维特、夏布洛尔、达内等人。他在巨细靡遗地描绘这几个伟大身影的生命历程、热情理想和奋战事迹的同时,更以一种超越电影及其历史的眼界去加以审视之:毕竟,这些深受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文学传统、结构主义影响的影迷,确实能从一个另类的视角去观照那些涌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思想潮流、艺术形式以及重大的论题。


    作者简介  · · · · · ·

    安托万·德巴克(Antoine de Baecque),法国当代历史学家、批评家,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曾任《电影手册》总编辑、法国电影资料馆电影博物馆馆长、《解放报》文化版主编。长年深耕法国新浪潮与法国大革命等时期的文化现象,自1988年迄今,以“脉络化的作者策略”为 经,以“历史的电影形式”为纬,持续撰写、编纂多部重量级的导演传记、文化史论、风格研究、电影字典与访谈录,现已出版五十余种专著,其电影方面的部分力作包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电影手册〉,一本杂志的历史1&2》、《弗朗索瓦·特吕弗》(与塞尔日·杜比亚纳合著)、《新浪潮:一代年轻人的肖像》、《迷影》、《摄影机-历史论》、《戈达尔传》、《电影思想字典》(与菲利普·瑟瓦里耶合编)、《侯麦传》(与诺尔·艾柏合著)、《让-皮埃尔·梅尔维尔传》

    分享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

    Librairie WULO

    43 Boulevard Haussmann

    75009 Paris, FRANCE

    Ouvert du Lundi au Vendredi, de 9h à 18h.

    Follow Us

    公众号: 五楼

    小红书: 五楼生活

    服务条款 隐私政策 配送服务
    American Express Apple Pay Cartes BancairesMastercardPayPalVisa
    版权 © 2023 WULOLIFE.
    加入我们

    订阅五楼!

    了解最新的产品发布、特别优惠和优选线下沙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