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OLIFE
《她们和她们》作者: 安小庆 / 林松果 / 李斐然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她们和她们》作者: 安小庆 / 林松果 / 李斐然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
Couldn'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
Description
内容简介· · · · · ·
《人物》杂志女性报道集
12 photos
讲述这个时代女性的命运和心灵
从乡村到都市,从不惑到耄耋
她们遭遇困境,她们奋力挣扎,她们经历苦难而保有天真
故事是永恒的故事,也是人性的故事
从无声到有声,从陌生到相逢,从一个人抵达另一个人
这些散发着光与热的文字,让共鸣发生,让理解实现
这当然是一部女性之书。女性写作者,在书写女性故事的同时,也勾勒了自我生命的轮廓。第一次,《人物》杂志把作者推到台前,请她们袒露自己的人生。我们不想再让她们以客观的名义隐于背后。我们见过她们生命的火光,如何照亮了她们的采访和写作。她们以自己为武器,去撬开主人公生活的外壳,寻找女性精神底层的共振,去完成一个故事。
——张寒(《人物》杂志主编)
女人的故事,属于女性的生命的篇章。娓娓道来中的张力,平实默契间的低吟。女性笔下的女性,你的素描,我的心影。沉稳从容的文字,如细密的网打捞起平凡、疼与欣悦的时刻。
——戴锦华(学者)
小庆、松果和斐然是国内最好的人物记者,她们的人物写作如涉渡之不是刘小样或宋小女,但我们从她们身上分辨出自己,我们想到母亲和更多女人的生命;我们可能从未到过关中平原或长丰县内,但我们借由她们的笔看见和听见那里,为那里的人和事而留下热泪或涌起希望。在《她们和她们》里,我们也有幸读到这舟自身的故事:是什么打磨了她们的笔,是什么让她们选择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是什么让她们握住了这个世界上从未有人在意或倾听的故事。
如果它带来的是希望,那么通向这希望之路荆棘丛生;如果它带来的是痛苦,那么我们宁愿被这痛苦刺得更加清醒,而不肯返回未获启蒙的温柔之乡。我们走定这一条性别平等的道路,既是我们自身生活的结果,二者无法区分开来,我们的路缠绕在一起,连着母亲和女儿,也连着奴役与自由。而性别平等不仅仅是女性的愿望和事业,因为,“只要有一个女人向自身"
——随机波动StochasticVolatility(中文播客)
《人物》不是一本女性刊物,但它对女性话题的研究、女性话语的表达、女性从顶层设计试验、性别问题纳入决策主流,再到女性本体的内在探索和历史传承,都有严谨、深入又真切动人的表述,连公共厕所坑位比例、公交车手把杆都有思索和涉猎,作为非性别专业出身的作者,她们真的是非常优秀!同时,作为非专业性质的写作,她们的关注点会随时溢出性别话题之外,带给我们更丰富的思考。比如宋小女的故事,那是个女性故事而不是个性别故事,其背后的复杂有趣,关乎人性,而不仅仅关乎女人性。
——张越(资深媒体人、主持人)
我们总能在他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希望每个女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他人指定的人生。
——郭柯宇(演员、歌手)
在《她们和她们》这本书里,可以看到很多“用力”活着的女人,有的为生活,有的为理想。唯一相同是,她们敢于面对自己的内心,忠于自己,不辜负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我,也要努力做这样的人。
——孙俪(演员)
《她们和她们》是一群女性的故事,书写者和被书写者都是女性。她们真实、她们的故事值得细细打量。
——李一诺(“一土教育”创始人)
作者简介· · · · · ·
安小庆,四川凉山人,彝族,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南京大学中文系。代表作有《葬花词、打胶机与书》《平原上的娜拉》《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疯女人”》《韩国演艺圈:父权幽灵下的“绞肉机”》等。
长期关注女性及公共政策议题,代表作有《前妻》《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免费HPV疫苗,一座城市给女孩们的礼物》《东京不见叶诗文》等。
李斐然,山东人,毕业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喜欢科学、古典音乐,擅长国际及科学、报道,代表作有《张弥曼:只属于极少数人的夜晚》《马布里:一个生存故事》《悬崖上的物理学家》《许渊冲:与平庸作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