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OLIFE
《无尽的谈话》作者: [法] 莫里斯·布朗肖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Infinite Interview
《无尽的谈话》作者: [法] 莫里斯·布朗肖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The Infinite Interview
Sale
Sold out
Regular price
€36,00 EUR
Regular price
Sale price
€36,00 EUR
Unit price
per
Tax included.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Couldn'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
Description
内容简介 · · · · · ·
《无尽的谈话》如此的厚度或许证实了标题的“无尽”之意。但“谈话”是什么?一种言说的需要,一种写作的迫求。在和列维纳斯、勒内•夏尔、米他者和断片的言语激发了一场走向极限的逃逸运动,这既是对未知的外部空间的迎接,也是对形而上学阴影的脱离。因此,不再只是纯粹的文学批评,布朗肖意图在谈话中容纳哲学、伦理、艺术和神学在内的诸多思想之可能性。“谈话”是书的半成品。与作家和哲学家之间的机锋为我们理解法国当代思想提供了一把关键的钥匙。
书写被不可见地召唤着去瓦解这样一种话语:不论我们相信自己多么不幸,只要我们还支配着它,我们就仍被舒适地安置在里头。从这个角度看,书写是最大的暴力。
作者简介 · · · · · ·
关于作者
莫里斯•布朗肖(Mauritius Blanchot,法国著名作家、思想家,1907年生于索恩-卢瓦尔,2003中年后不接受采访与摄影,但对法国许多大知识分子和大作家如乔治‧巴塔耶、列维纳斯、萨特、福柯、罗兰‧巴特、德里达等都影响深远。
关于译者
尉光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研究生,出版有《不可言明的共通体》(与夏可君合译)、《内在体验》等译著。
目录 · · · · · ·
一 复多的言语 书写的言语Ⅰ 思想与不连续性的要求Ⅱ 最深刻的问题Ⅲ 言说不是观看Ⅳ伟大的拒绝Ⅴ 对未知的认知Ⅵ 持守言语Ⅶ 第三类关系 没有视域的人Ⅷ 打断 如在一个黎曼曲面上Ⅸ 一种复多的言语二 极限体验Ⅰ 赫拉克利特Ⅱ 尺度,乞援者Ⅲ悲剧的思想Ⅳ肯定(欲望,苦厄)
Ⅴ 不可毁灭者Ⅵ 反思虚无主义Ⅶ 反思地狱Ⅷ 遗忘,非理性Ⅸ 极限体验Ⅹ分析的言语Ⅺ 日常的言语Ⅻ无神论与书写人本主义与呼喊论时代的一种改变:轮回的要求三 书的缺席中性片段Ⅰ 最后的作品Ⅱ 残酷的诗歌理性(飞行的强烈需求)
Ⅲ勒内·夏尔与中性的思想Ⅳ 断片的言语Ⅴ 遗忘的记忆Ⅵ 宽广如夜Ⅶ 言语必须远游Ⅷ维特根斯坦的难题Ⅺ 玫瑰就是玫瑰……
Ⅹ 新艺术Ⅺ 雅典娜神庙Ⅻ 陌生化效果英雄的终结ⅩⅣ 叙事的声音(“它”,中性)
ⅩⅤ 木桥(重复,中性)
ⅩⅥ 文学,再来一次ⅩⅦ 孤注一掷的明日ⅩⅧ 书的缺席布朗肖作品集
Ⅴ 不可毁灭者Ⅵ 反思虚无主义Ⅶ 反思地狱Ⅷ 遗忘,非理性Ⅸ 极限体验Ⅹ分析的言语Ⅺ 日常的言语Ⅻ无神论与书写人本主义与呼喊论时代的一种改变:轮回的要求三 书的缺席中性片段Ⅰ 最后的作品Ⅱ 残酷的诗歌理性(飞行的强烈需求)
Ⅲ勒内·夏尔与中性的思想Ⅳ 断片的言语Ⅴ 遗忘的记忆Ⅵ 宽广如夜Ⅶ 言语必须远游Ⅷ维特根斯坦的难题Ⅺ 玫瑰就是玫瑰……
Ⅹ 新艺术Ⅺ 雅典娜神庙Ⅻ 陌生化效果英雄的终结ⅩⅣ 叙事的声音(“它”,中性)
ⅩⅤ 木桥(重复,中性)
ⅩⅥ 文学,再来一次ⅩⅦ 孤注一掷的明日ⅩⅧ 书的缺席布朗肖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