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OLIFE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作者: 戈登·诺伊费尔德 / 加博尔·马泰 / 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Hold on to Your Kids
《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作者: 戈登·诺伊费尔德 / 加博尔·马泰 / 武志红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Hold on to Your Kids
Sale
Sold out
Regular price
€17,10 EUR
Regular price
€19,00 EUR
Sale price
€17,10 EUR
Unit price
per
Tax included.
Shipping calculated at checkout.
Couldn't load pickup availability
Description
内容简介 · · · · · ·
很多父母常说:“但事实是,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深层的渴望.
通过40余年研究发现:父但却并未看见行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愿被深藏、被漠视,得不到精准回应,孩子就会迷失,也会疏远与父母的关系,而这使得父母更无从看见孩子。
最终变成影响成年后的原生家庭问题。
因此,作者提出父母需要真正去看见孩子,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在积极回应和主动看见的环境中,孩子内心得到全然的满足,才能在成拥有获取幸福的能力。
作者简介 · · · · · ·
戈登·诺伊费尔德博士,加拿大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拥有40余年儿童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经验,国际儿童发展领域权威。他擅长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透过现象看本质,致力于借助应用科学发展方式帮助更多孩子。
加博尔·马泰,畅销书作家,撰写的畅销书被翻译成25种语言。
目录 · · · · · ·
目录推荐序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武志红第一部分在关系中,孩子才能被看见第1章 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 002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004
角色缺位,导向错位 006
有利的关系一旦建立,不利的关系就不会再产生了 008
孩子不说,不代表不需要 010
第2章依恋关系,一切社交关系的基础 013
依恋:关系中的地心引力 015
孩子需要在关系中找到方向 017
表面是背叛,内心是冲突 021
亲近和疏远: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022
第3章 原生关系、派生关系和替代关系 028
029
情感出“外遇”,关系被替代 030
建立原生依恋关系的6种形式 032
第4章教养,是一种权利关系 039
天生教养权威的丧失 041
系赋予教养权利 043
一边忽视孩子,一边给孩子贴标签 045
第5章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 049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050
支撑父母心甘情愿的原动力 053
让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 057
让孩子跟父母更亲近 058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060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061
让孩子愿意为了父母努力 063
第二部分不被看见的孩子,自我难以健全第6章逆反心理 068
070
逆反心理的双重作用 072
虚假的独立 076
示威和屈服 078
助力还是压力 080
第7章 逃避感受 084
感知不到脆弱,也是一种心理创伤 086
087
089
无法表达脆弱 092
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094
第8章 超龄儿童的“学龄前综合征” 099
102
成熟:分裂与凝聚的协奏曲103
107
112
第9章沮丧感与攻击性 123
126
130
第10章欺凌问题 138
与父母关系越疏离,越容易面临欺凌问题 141
144
欺凌,是为了满足依恋的饥渴 146
孩子越容易被伤害 148
欺凌,让孩子更不被看见 151
153
第11章扭曲的性意识 158
依恋饥渴的表现 161
性,逃避脆弱的方式 162
166
第12章 成绩不佳 169
依恋关系稳固,世界 171
不成熟孩子欠缺的特质 172
174
依习动力 175
177
第13章 孩子的社交问题 179
害羞到底是不是缺陷 179
180
孩子更需要依恋而不是朋友 184
同伴无法消除孩子的无聊感 186
和同伴交流无法提升孩子的自尊 189
同伴不能代替兄弟姐妹 191
依恋竞争 193
200
202
给孩子一些可以抓住的东西 206
鼓励孩子依赖 211
做孩子的航标 214
让孩子重新归巢 216
第15章 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看见 221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需求 222
224
227
228
230
不要强行亲近孩子 231
第16章 唤醒父母的教养直觉 234
父母更需要“被管教” 235
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 239
第四部分如何在数字时代守护我们的孩子第17章 扭曲了的数字革命 260
不是消息 261
263
269
第18章拉回迷失在数字时代的孩子 272
数字时代的社交时机 275
为孩子清除数字时代的诱惑 276
278
281
父母是孩子和世是媒介 283
夺回“迷途的”孩子 285
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都是关系问题 004
角色缺位,导向错位 006
有利的关系一旦建立,不利的关系就不会再产生了 008
孩子不说,不代表不需要 010
第2章依恋关系,一切社交关系的基础 013
依恋:关系中的地心引力 015
孩子需要在关系中找到方向 017
表面是背叛,内心是冲突 021
亲近和疏远: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022
第3章 原生关系、派生关系和替代关系 028
029
情感出“外遇”,关系被替代 030
建立原生依恋关系的6种形式 032
第4章教养,是一种权利关系 039
天生教养权威的丧失 041
系赋予教养权利 043
一边忽视孩子,一边给孩子贴标签 045
第5章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 049
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050
支撑父母心甘情愿的原动力 053
让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 057
让孩子跟父母更亲近 058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060
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061
让孩子愿意为了父母努力 063
第二部分不被看见的孩子,自我难以健全第6章逆反心理 068
070
逆反心理的双重作用 072
虚假的独立 076
示威和屈服 078
助力还是压力 080
第7章 逃避感受 084
感知不到脆弱,也是一种心理创伤 086
087
089
无法表达脆弱 092
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094
第8章 超龄儿童的“学龄前综合征” 099
102
成熟:分裂与凝聚的协奏曲103
107
112
第9章沮丧感与攻击性 123
126
130
第10章欺凌问题 138
与父母关系越疏离,越容易面临欺凌问题 141
144
欺凌,是为了满足依恋的饥渴 146
孩子越容易被伤害 148
欺凌,让孩子更不被看见 151
153
第11章扭曲的性意识 158
依恋饥渴的表现 161
性,逃避脆弱的方式 162
166
第12章 成绩不佳 169
依恋关系稳固,世界 171
不成熟孩子欠缺的特质 172
174
依习动力 175
177
第13章 孩子的社交问题 179
害羞到底是不是缺陷 179
180
孩子更需要依恋而不是朋友 184
同伴无法消除孩子的无聊感 186
和同伴交流无法提升孩子的自尊 189
同伴不能代替兄弟姐妹 191
依恋竞争 193
200
202
给孩子一些可以抓住的东西 206
鼓励孩子依赖 211
做孩子的航标 214
让孩子重新归巢 216
第15章 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看见 221
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需求 222
224
227
228
230
不要强行亲近孩子 231
第16章 唤醒父母的教养直觉 234
父母更需要“被管教” 235
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 239
第四部分如何在数字时代守护我们的孩子第17章 扭曲了的数字革命 260
不是消息 261
263
269
第18章拉回迷失在数字时代的孩子 272
数字时代的社交时机 275
为孩子清除数字时代的诱惑 276
278
281
父母是孩子和世是媒介 283
夺回“迷途的”孩子 285